在淮北市烈山區東部山區,有一條森林防火通道,這條通道連接了烈山區東部山區最主要的山峰,把烈山東部的南莊野杏林、倒流河,榴園4A景區,龍脊山自然風景區,及黃營棗園、軍王磨旗山等景觀串聯起來。通道全長約55公里,因其蜿蜒盤旋的山路和絕美的景色酷似川藏線,被網友親切地稱為“皖北川藏線”。今天,就讓我們跟著烈山區旅游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恒奎一起游覽這條“最美山路”。
出了淮北市區,一路向東進入“皖北川藏線”便可飽覽東部山場連綿不斷的原生態美景。從烈山鎮最北端的南莊村出發,第一個到達的就是南莊村杏林。它位于烈山鎮東北部,北與皇藏峪接壤,緊連“五柳風景區”,南鄰龍脊山,西連化家湖,這里依山的果樹林自成一景,每年春季,100多畝原生態古杏林爛漫綻放,漫山遍野的杏花在枝頭爭奇斗艷,一朵朵、一簇簇,白中透粉,錯落有致地點綴在山間,寫意了南莊的綿綿春色。再向前走,就是石榴博物館,劉恒奎說,它是我國最大的以石榴為主題的博物館。
圖1為南莊村杏林 圖2為淮北石榴博物館
淮北石榴博物館占地20.4畝,今年改造升級煥新開放后,通過“石榴的溯源與傳播”、“璀璨的石榴文化”、“非遺文化展”三大主線,呈現了起源之謎、傳布路線、外交佳話、非遺老街等26個常設展區,展示了石榴歷史文化的相關成果、價值,也展示了淮北市的非遺資源和非遺保護成果。
中國產石榴的地方那么多,為什么偏偏在淮北有個石榴博物館?這還要從淮北的歷史說起;幢笔且蛔止爬系某鞘,有著極其豐厚的文化底蘊,走出過很多知名的大人物,比如嵇康、蹇叔、劉開渠;幢钡牡乩砦恢脙炘,是整個淮海經濟區的核心位置所在,它最有名的不只是煤礦,還有石榴;幢钡乃绞駳v史可追溯到晉代,當時的古籍就記載了“塔山石榴”的產地和來歷,在清朝的時候,這一帶土地種植的石榴全都被當做貢品上繳朝廷了,能夠吃到這種石榴的人身份可不一般。到了今天,塔山石榴依舊是各個展銷會上的“明星”,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。出了石榴博物館,下一站就是“明清石榴園”,劉恒奎說,在這里,有幾十棵500多歲的石榴樹,站在樹下,你才知道什么是古詩里描述的:榴枝婀娜榴實繁,榴膜輕明榴子鮮?闪w瑤池碧桃樹,碧桃紅頰一千年。
明清石榴園
圖1為塔山石榴 圖源:淮北發布
明清古石榴園坐擁近千畝的塔山石榴,園區包括塔山寺遺址、百年石榴樹群、怪石灘、藏仙洞、特色石臺景觀帶等。園內有古樹587株,平均樹齡150歲,樹齡最長的達500多年,是迄今華東地區年代最久遠的古石榴樹。塔山這里的土地比較肥沃,氣候濕潤,周邊種植了很多的石榴林,有青皮甜、青皮軟籽、紅皮軟籽等多個品種。其中,軟籽石榴以“果大、皮薄、籽軟、粒甜”獨特品質連續多年評為全國優質石榴。
出了石榴園,順著龍脊山一路向北,透過窗外,你能看到沿途崇山峻嶺,風景如畫,蜿蜒的山路鑲嵌在山脊峭壁之間,遠遠望去如彩虹掛壁,自駕行駛其間,斜坡隘口、峭壁懸崖曲折驚險,觀景臺駐足遠眺,山下村莊若隱若現,如世外桃源。龍脊山,有如其名,像一條臥伏的老龍,當地人們習慣地稱作“老龍脊”。劉恒奎說,龍脊山的山勢綿延起伏,雄奇險峻,山不大卻有故事。
龍脊山 圖源:淮北文旅體
龍脊山位于大方寺省級自然保護區內。占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,最高峰海拔363米,為淮北地區海拔之最,相傳此地為神仙張果老誕生之地,當地流傳著“三山夾一山,不出皇帝出神仙”的民謠。龍脊山有大方寺、觀龍臺、臥牛石、龍吟湖、扁泉、觀日臺、仙人洞、張果老升仙處等著名景點。
觀龍亭 圖源:淮北發布
再往前走就是黃營棗園,它緊靠虎山,閘河與新姬溝河分別從村東西兩側流過,因相傳唐代黃巢起義時,曾在此扎營修整,“黃營”的村名便由此得來。黃營村的靈棗清脆爽口核小味甜,種植達萬畝規模,2018年“黃營靈棗”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。不遠處,就是磨旗山,也是“皖北川藏線”的終點。關于磨旗山名字的由來,劉恒奎說,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。
黃營棗園
周圩村舊址 來源:淮北發布
磨旗山,又稱奶奶山,位于宋疃鎮周圩村東,主峰海拔178米,這里出產磨石,傳說樊噲曾在此豎旗招兵,至今仍有旗桿石眼,故名“磨旗山”。山下的周圩村是淮北地區著名的紅色村莊。目前,周圩保存清代老房子六處,是淮北地區保存最完整、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,重要的是淮海戰役時,這些老房子做過戰后醫院,是紅色文化舊址,意義重大。保存最好的一處房子,是周氏家族的宗祠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宗祠做過大隊部、學校和幼兒園等,得以保存至今。
皖北川藏線
由于獨特的風景和地理地貌,皖北川藏線在皖北平原地區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旅游線路,是自駕旅游,騎行的好去處,也是休閑旅游和攝影愛好者的極樂所在。皖北川藏線正在以一個嶄新的網紅身影,驚艷于全國旅游圈。
熱線電話:0551-62620110
舉報電話:0551-64376913
舉報郵箱:3598612204@qq.com